香港女障協進會誠聘執行秘書
香港女障協進會
誠聘執行秘書
工作範疇:
- 處理日常會務行政工作,管理財務,營運、策劃、執行機構計劃;
- 籌辦會員活動及工作坊;
- 就有關殘疾婦女的權益、政策進行倡議及傳訊工作;
資歷要求:
- 大專或以上程度,修讀社會工作、社會科學或相關學科、有相關工作經驗優先;
- 具備良好語文(中、英)能力;
- 視乎工作安排,或需於週日或假日工作;
- 每周工作約44小時,薪金視乎資歷而定。
申請人請備詳細履歷、聯絡電話、要求待遇電郵至es@awdhk.org,申請時請註明應徵職位名稱。截止申請日期為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歡迎有志服務殘疾婦女人士申請。
(申請人所提供的資料將予以保密及只作招聘有關職位用途)
香港女障協進會對2019年施政報告之回應
香港女障協進會對2019年施政報告之回應
行政長官於今日(2019年10月16日)中午時段以預先錄製好之視象方式公布其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下簡稱《報告》),惟《報告》對婦女及殘疾的政策的關注與焦點近乎完全缺乏,本會為此感到極度遺憾。以下為本會對是次《報告》內容的回應:
過渡性房屋單位設計以及改建之工廠大廈應加入通達設計
根據特首所言,《報告》將「預留50億元,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未來三年合共提供10,000個單位」及「邀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研究重建旗下的工廠大廈為公營房屋」。鑑於現時社區不少殘疾女性同樣面對獨居及住屋問題,本會歡迎上述兩項措施針對本港市民的居住問題,惟期望房屋均設有無障礙設施,有助殘疾女性可於社區獨立生活。
醫療福利針對地區康健中心增設針對殘疾人士及長者的措施
根據特首所言,《報告》將邀請食物及衞生局「繼在葵青區開辦首間地區康健中心後,爭取在另外六區設立康健中心,並在其餘11區設立「地區康健站」」。本會樂見特首有繼承上一份(2018年)發布的《施政報告》,可見其在醫療福利方面有言出必行,惟期望相關康健中心除設有無障礙設施,更須備有無障礙醫療設施,如吊機及升降床,方便殘疾婦女進行磅重及生殖系統檢查,確保殘疾婦女使用公共醫療服務的平等權利。
醫療福利針對藥物資助項目保障殘疾女性的健康及生育權利
根據特首所言,《報告》將邀請食物及衞生局「持續擴大援助項目的資助範圍,按個別情況為有特殊臨床需要的病人就特定藥物治療提供資助」。本會期望特首將資助範圍覆蓋至「多發性硬化症」(簡稱MS)的藥物,因為據相關病人團體的說法,MS本身不會影響女患者生育能力,而是部份治療藥物會影響胎兒發展。因此,本會懇請特首擴大藥物資助項目至「多發性硬化症」治療藥物,確保殘疾孕婦的生育權。
提升社區暢達程度強化殘疾女性的自主社區生活
根據特首所言,《報告》將邀請運輸及房屋局「擴大「人人暢道通行」計劃的範疇,為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租者置其屋計劃及可租可買計劃屋邨和已拆售物業的公共屋邨的行人通道加建升降機」及將邀請發展局「繼運用25億元「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資助約5,000部優次較高的升降機進行優化工程後,額外撥款20億元以擴大資助升降機數目至8,000部」。本會歡迎更多類似提升社區暢達程度的措施,惟要加快進度,從而提高殘疾人士及婦女外出及參與社區事務的誘因。
如有垂詢,請聯絡香港女障協進會執行秘書周汶樫先生,電話:2337 0826/6464 5884。
「藝術無界‧關愛同行」 演員招募及經驗分享
本會今年獲公民教育委員會撥款資助,舉辦「藝術無界‧關愛同行」活動計劃。現正積極籌備拍攝一段教育短片,讓公眾更了解到殘疾婦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鼓勵社會以平等尊重、包容、關愛殘疾婦女。完成拍攝後,短片會發佈在本會網頁、社交平台、公民教育委員會平台以及不同的講座上。現誠邀 貴會之殘疾婦女會員或其家人參與是次活動,內容如下:
- 演員招募
內容:參與不同場景演出,訴說殘疾婦女日常生活所面對的挑戰,須參與綵排
報名:填妥報名表格交回本會,本會收到後,會通知出席選角面試的安排
截止:11月20日
- 經驗分享
內容:將殘疾婦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平等對待寫成劇本 (約500字或不多於兩分鐘,如有需要職員協助寫出故事,可致電本會)
報名:將劇本連同報名表格交回本會,本會收到後會致電確認
截止:11月30日
希望會員踴躍參與是次活動,本會將以資鼓勵優異作品。有興趣參與之會員,請將所須資料以電郵(info@awdhk.org)、傳真(2337 1549)或郵寄(九龍橫頭磡邨宏祖樓地下11-12號)交回本會。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2337 0826與楊姑娘聯絡,謝謝。
香港女障協進會對2018年施政報告之回應
行政長官於今日(2018年10月10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本會歡迎行政長官特別宣讀有關婦女政策的重點,表現出對推動社會性別平等的正面態度,並期望在落實時可更照顧到殘疾婦女需要。以下是本會對報告內容的回應:
- 歡迎加強家庭政策的完整性 支援殘疾婦女家庭照顧者角色
本會樂見政府提議由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會領導研究小組探討整合與家庭有關政策的可能性,包括兒童、婦女、長者及家庭事宜。本會建議,政府不要忽視殘疾婦女同時在家擔任照顧者角色,成為連繫家庭成員的重要角色。
殘疾婦女不但自身的殘障面對自理困難,更要照顧家庭,身心勞累,精神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要從根本幫助她們,本會期望報告中提到增設的五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及加強康復訓練及服務、殘疾人士到戶家居照顧服務不只是以「康復」角度提供護理服務,並以「家庭」為單位,協助殘疾婦女處理日常家庭事務,擔當照顧者角色。同時,本會建議政府在進行全港精神健康調查時,特別收集有關殘疾婦女的數據。
- 贊成檢討醫療援助項目經濟審查機制 應重新釐定公共福利金申領準則
現時申領公共福利金以入息審查為主要審查制,但殘疾婦女因其身體殘疾往往需要花費不少在醫療上,經濟負擔甚大。本會歡迎全面檢討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現行的經濟審查機制。減少須納入計算的資產,降低病人自付的費用,並重新釐定經濟評估的相關因素,減輕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
另外,根據社會福利署處理各項津貼原則,受助者只能選擇申領其中一項津貼。換言之,以本會多數會員為基層殘疾婦女而言,她們並不能同時申領照顧者、傷殘津貼及綜援;每項津貼都有不同的用途,此舉並不合符社會福利倫理。
本會希望政府在檢討計劃時,重新審視及考慮社會福利政策如何覆蓋一些雙重甚至多重劣勢的人士,並將照顧者津貼的概念化為具經濟價值的社會補助或酬勞,並津貼恆常化。
- 關注殘疾婦女健康情況 改善無障礙服務提升檢查率
香港女性人口遠高於男性,婦女疾病可謂不容忽視。報告中提及在2019年制訂適用於2020至2025年期間預防及治理癌症相關的策略、為特定年齡組群女學童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接種、進行本地婦女患乳癌的相關風險因素研究。本會曾經就婦女健康檢查習慣訪問本會18歲以上殘疾婦女會員。初步結果顯示,有87%會員沒有接受定期婦女健康檢查,主要原因為「經濟問題」(36%),其次為「不清楚自己需要檢查的項目」(33%),情況令人憂心。
根據2013年統計數字,香港有328,400名殘疾婦女,即是在香港人口中每100人就有 4.5 名是殘疾婦女。本會建議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接種服務擴闊至所有殘疾婦女,並加強婦科檢查服務的無障礙輔助儀器,如站立機、移位機,訓練工作人員協助殘疾婦女使用服務,鼓勵殘疾婦女主動接受檢查及採取疾病預防措施。
- 針對醫護人員培訓資源 提高對殘疾婦女的認識和敏感度
報告中提到政府會推出針對醫護人員的培訓資源,提高他們對性小眾的認識和敏感度。殘疾婦女多年來在使用公立醫療服務、院舍服務時,都受到不同的不合理對待。舉例於2017年,一間智障人士宿舍的護士將一名智障女舍友衣服全脫光,然後一名男職員示範替舍友沖涼及換尿片,觸摸女舍友身體。本會期望政府透過增加醫護人員的培訓資源,提高他們的性別敏感度,杜絕此等侵犯行為。
- 各界合作發揮資源最大效益 釋放殘疾婦女勞動力
本會同意政府「動員社區力量,建設和諧社會」的經濟發展理念,並認為可釋放更多殘疾婦女勞動力。本會認為政府應加強主流教育無障礙支援服務,讓殘疾婦女有機會平等參與主流發展,並提高其教育程度,讓更多殘疾婦女進入管理階層。另外亦可津貼商界推行家庭辦公室(Home office)及彈性工作模式,讓她們按健康情況等等不同情況,調整合適又有效率的工作模式。
- 改裝工廈作過渡性房屋 籲設無障礙設施
報告致力提供更多土地發展,其中改裝整幢工廈作過渡性房屋方面,本會期望這類房屋均設有無障礙設施,讓殘疾人士亦可入住。
- 改善整體婦女庇護中心無障礙設施 助受暴力殘疾婦女走出困境
部分殘疾婦女因健康、經濟狀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倚賴別人照顧,所以她們受到家暴及性暴力時,不敢或無法舉報。而有些家人為了保護關係,不願舉報,使社會很難發現此類案件。據本會觀察,現時婦女庇護中心通常設於較偏遠地方,殘疾婦女難以到達;而中心的醫療設備亦不足以支援身體嚴重殘障的殘疾婦女。本會呼籲政府在日後制定政策時,不要忽視她們的需要。
如有垂詢,請聯絡香港女障協進會執行秘書楊美琪小姐,電話:2337 0826/6464 5884。
香港女障協進會對《雜項性罪行》諮詢文件之建議
本會現就法律改革委員會性罪行檢討小組委員會(下稱「小組委員會」)於2018年5月發出之《雜項性罪行》諮詢文件提出以下意見及建議:
擴大亂倫涵蓋範圍 以保殘疾人士家庭網絡
殘疾人士因健康、經濟情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別人照顧,並且大部分主要照顧者為親屬,故此擴大「亂倫」涵蓋範圍,可進一步保障殘疾人士。
綜觀香港現況,不少親屬照顧者自恃得到殘疾人士信任,或認為殘疾人士無法脫離其照顧,而誘使或強迫殘疾人士作出涉及性的行為,造成傷害。本會認為家庭是可以提供支持、照顧、安全感的地方,讓人在家中得到應有尊重和權利。任何配偶以外的家庭成員,不論是否近親,作出任何涉及性的行為,都破壞殘疾人士在家中的尊嚴及其家庭網絡,故此,本會贊成亂倫涵蓋範圍應擴大至所屬其血親及其領養、繼父母家庭,並且無分性別。
加入性/性別角度 重新檢討亂倫定義
現有亂倫罪行只涵蓋陰道性交,本會贊成小組委員會擴闊有關亂倫罪行適用於所有以陽具插入口腔、陰道及肛門行為。同時,本會認為有關亂倫罪行應更進一步擴闊至猥褻侵犯,並以《刑事罪行條例》第122條為猥褻侵犯定義。
一位清潔工被控於2017年涉嫌與患弱聽、羊癇及輕度智障的女兒亂倫,被告承認以上身壓在女兒身上,並二人赤裸在床,而女兒亦稱父親事後「很高興」,但最後亂倫罪不成立。本會認為以上行為雖不涉及任何形式插入,但以上所涉及性的行為絕不應發生於父女之間,扭曲事主對家庭和性的認知。
考慮殘疾婦女需要 吸納民間代表聲音
根據《殘疾人權利公約》,聯合國確認殘疾婦女和殘疾女孩受到多重歧視。無論在家庭內外往往面臨更大的風險,更易遭受暴力、傷害或凌虐,在這方面,政府應當採取適當措施並制定有效的立法和政策,包括以婦女和兒童為重點,去保障她們能平等地享有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本會期望政府不要忽視殘疾婦女的特別需要,在各項法律檢討工作上,加強吸納殘疾婦女聲音。
關於香港女障協進會
本會於2000年3月8日成立,為中國首個關注殘疾婦女權益的組織。女障會員大部分為殘疾婦女。本會一直致力爭取及維護殘疾婦女的社會地位,並提高其生活質素,並確保她們得到合理及平等的對待,以達致「助人自助、共建社群」的宗旨。如有垂詢,可致電2337 0826 或電郵至es@awdhk.org,與執行秘書楊美琪小姐聯絡。
2018-19財政預算案回應
香港女障協進會對《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之回應
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於今天(2018年2月28日)發表,香港女障協進會(下稱本會)對於財政司司長按社會需要,提高公共開支與本地生產總值比例高於21%,撥款於長遠醫療與復康規劃,回應醫療及安老服務需要,本會表示歡迎;惟本預算案仍然欠缺性別角度,本會為此表示失望。本會希望在有關措施推行時,可有以下考慮:
成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 傷健共融展才能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科計劃,致力緊貼世界發展創科趨勢。是次預算案首次宣佈成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鼓勵社會研發不同科技,提升年老殘疾人士日常生活便利性。本會樂見社會投放資源於有關項目,幫助殘疾人士克服自身障礙,融入社會,發揮所長。本會期望政府於推行之時,積極幫助創科中小企,將技術普及化,讓有需要人士均可負擔。
支持顧用殘疾人士 加強僱主員工調適
預算案中提及增加聘用殘疾人士僱主之津貼至51,000元,可望有助鼓勵社會聘用殘疾人士,期望推行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度。惟不少殘疾婦女教育背景,缺乏技術以及自身條件的限制,往往只能從事一些底層工作崗位。本會促請政府強化殘疾人士就業培訓支援,並向殘疾員工提供津貼,鼓勵他們投入職場。
設立傷殘人士免稅額 減輕整體家庭經濟壓力
本會樂見財政司司長全面顧及到殘疾人士家庭經濟壓力,設立傷殘人士免稅額,讓在職殘疾人士同樣可獲得75,000元免稅額。此措施正好鼓勵殘疾婦女投入勞工市場,鼓勵她們自供自給,同時減輕本港的勞動人口在未來數年見頂回落的問題。
重視非緊急健康服務 籲關注殘疾婦女需要
政府將會向衞生署每年額外撥款一億元,鼓勵市民採取健康生活模式,本會表示歡迎。根據2016年數據,全港約有399 萬名65 歲以下的女性人口,而殘疾及非殘疾婦女的使用相關婦科檢查的百份比,只有約0.6%。本會希望政府牽頭推動殘疾婦女重視婦產科檢查,改善殘疾婦女的健康問題。
智障人士免費口腔檢查 籲擴大至全民無障礙牙科
現時很多牙醫診所並未配備無障礙設施,即使肢體傷殘人士求診時,醫護人員亦未沒有相關經驗。本會建議政府推動智障人士牙科護理服務時,不要忽略其他殘疾類別人士的需要,如肢體傷殘、自閉症等等。
政府已於2015年《施政報告》中,要求所有政策局及部門在制定主要政府政策及措施時須參考「性別主流化檢視清單」及應用性別主流化。但此份預算案仍未有着力於兩性公平資源分配及發展機會,本會為此表達不滿。另外,社會多方一直要求政府正視殘疾人士老齡化需要,但預算案中並沒有就此作規劃,實在令人嗤之以鼻。本會期望政府部門在落實措施時可就以下方面改善:
購買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宿位 未能解決真正長遠需要
預算案計劃購買五百個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宿位,只能解決燃眉之急。現時年老殘疾婦女比例高於男性,政府應獨立處理年老殘疾婦女的特別需要,如加強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提供長期住宿及暫托服務、培訓專職照顧殘疾人士的護理員,保障她們在自理能力減弱的同時,仍有尊嚴地生活。
專業團隊外展和醫生到診 應入屋涵蓋非住院殘疾家庭
政府將會為私營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的住客提供專業團隊外展和醫生到診服務,但本會認為政府仍然漠視非住院殘疾人士,包括獨居及與家人同住的殘疾人士。不少家人願意在家親自照顧殘疾家人,政府應予以支持。照顧者需兼顧自身生活及殘疾家人的需要,壓力極大。外展隊不應只照顧院舍殘疾人士需要,更應主動成立針對性「外展支援隊」,上門服務殘疾人士,及為照顧者提供適切的生活及情緒支援服務,並且收集「雙老/三老」高危組別,建立個案管理制度及數據庫作長期跟進。
額外發放津貼非長計 恆常化多重弱勢照顧者
關愛基金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將於本年完結,但預算案中並未提及恆常化有關措施。本會認為殘疾婦女作為照顧者的角色,反而能減輕公共安老及托兒服務的負擔。故此,本會希望政府能重新審視及考慮社會福利政策如何覆蓋一些備受雙重甚至多重劣勢的人士,並將照顧者津貼的概念化為具經濟價值的社會補助或酬勞,並將此津貼恆常化。
加強支援殘疾人士╱病人自助組織的運作和發展
總括而言,本會認為是份預算案有考慮到急切民生需要,部分回應了社會需要和市民期望;但政府在未來仍需加強處理長遠醫療、復康計劃,真正做到未雨綢繆。
如有垂詢,請聯絡香港女障協進會執行秘書楊美琪小姐,電話:23370826。